搜索
  • 首页
  • 党建专栏
    • 党建要闻
    • 清廉建设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简介
    • 理事会
    • 联系我们
  • 公益项目
    • 宜文计划
    • 宜人计划
    • 宜学计划
    • 宜安计划
    • 宜心计划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公告公示
    • 公益影像
  • 信息公开
    • 机构信息
    • 管理制度
  • 合作伙伴

衣脉相传第3年丨今年,我们来到了内蒙古

发布日期:2023-12-05 13:57

2021年-2022年,花西子母公司浙江宜格美妆集团有限公司秉持”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公益理念,联合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宜格基金会”)发起衣脉相传计划公益项目,先后为云南省德宏州1800名学生送去傣族校服、为贵州省雷山县1600名学生送去苗族校服。

2023年,衣脉相传计划落地内蒙古通辽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代校服是如何与传统文化结合的。

01/校服设计:创意与传统文化并存

本次校服由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美院”)设计团队设计,希望通过创新设计,在结合当地特色的基础上,为通辽市学校提供一款兼具文化特色和实用性的校服,让孩子们对当地的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基于此,设计团队对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学习和调研,听取通辽各级团委、学校老师等多方意见,打破传统校服的设计,以地区的文化元素为灵感,将创意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

经过几轮沟通和优化,设计团队选择了富有浓厚特色的哈木尔纹和盘长纹为重点设计元素,以天空蓝、哈达白作为校服的配色,同时融入扣袢儿、坎肩等造型元素,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多方认可的校服。

在校服打样期间,设计团队到校服生产工厂实地查看校服制作情况,对校服的面料、款式等方面进行实地沟通和调整,确保孩子们收到的校服是舒适的且具有特色的。

02/校服生产:助力当地女性就业增收

除了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在执行衣脉相传计划公益项目时也十分注重在地女性发展及乡村振兴,希望为帮扶女性尽绵薄之力。本次校服制作,我们联合内蒙古通辽市的科左中旗敖包苏木非遗工坊,带动了四十多位妇女参与校服的生产制作。妇女们在农闲时,通过自己的手工技艺,为自己增加了一份经济收入,对当地乡村振兴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非遗工坊负责人杜老师表示:“这次校服融入了一些传统蒙古袍的制作工艺,制作起来比较复杂,但我们还是力求做到最好,让每个孩子都穿得舒适。”大到面料选取、染色、刺绣,小到扣子的缝制,每一个环节都由杜老师亲自把控,再通过妇女们扎实的手艺和细腻的心思,将一块块布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校服。

03/校服发放:10所学校,3000+学生

本次项目覆盖内蒙古通辽市两个旗县的10所学校,其中开鲁县2所,库伦旗8所,分别是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中心校、义和小学、库伦旗额勒顺学校、茫汗中心校、白音花学校、哈尔稿中心校、蒙古族小学、先进苏木学校、三家子学校、实验小学,受助学生共计3000余名。

十月,我们来到内蒙古通辽市,将一套套具有文化特色的校服送到学生们手中。

孩子们穿上崭新的校服,兴奋地向我们展示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安代舞、马头琴、蒙古舞等表演。在新校服的映衬下,他们显得格外阳光、自信。

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感激,同时也更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我们希望通过民族校服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将文化穿戴于身,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未来,宜格基金会也将继续支持民族文化发展,让丰富多彩的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剪裁的校服相结合,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美。同时,我们也将联合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返回列表
上一篇:
项目汇报会 | 凉山不凉,是一片热土
下一篇:
从0到2再到7,是传承的力量

最新动态ZUIXIN

弘扬美·传播爱

手机:15306710931

E-mail:ygcs@eastgarden.com

邮编:310018

地址: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科技园路1号1幢1-823、824室

二维码

长按图片识别

微信公众号

© 2023 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2031832号-2